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讲好辽宁故事鞍山美赞|信用鞍山 以信筑城——鞍山市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之路
    时间:2022-08-24 11:47 来源: 作者: 点击:


    讲述人:谷岩(科学技术界别)九三学社社员、市政协委员、鞍钢股份能源管控中心业务助理

    2019年8月,第二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正式发布,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市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是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之后,鞍山这座英雄城市又摘取的新荣誉。从2016年获批开展创建工作至今,我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大踏步前进,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持续提升,稳居全国第一集团,长期领跑东北地区地级城市。我市的很多做法为全国很多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信用鞍山”品牌愈发闪亮。今天我为大家讲述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故事。


    抢占先机,赢得创建主动权

    我市的信用建设工作起步较早,2004年市政府就初步形成了“诚信体系建设”的观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邀请人民大学吴京妹教授开展了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研究等一系列探索工作。在国家、省均没有正式开展信用建设的情况下,我市赢得了信用建设的先机,这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的创建开了个好头。

    2016年年初,鞍山市发改委积极编写申报材料,多次到国家和省发改委汇报对接。最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4月批复鞍山获批创建第二批全国信用示范城市。“2018年9月,国家组织第二批信用创建城市进行验收,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认为鞍山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相关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毅然决定申报验收。”鞍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回忆说。随后两个月的时间里,鞍山市发改委、市信用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精心准备了共计30多万字的申报材料。

    “2018年12月,初评成绩出炉,鞍山的整体情况处于申报城市的第一集团,这让我们信心倍增。随后,市发改委又多次与国家发改委和相关单位进行对接,并提交各类补充证明。”鞍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回忆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8月,国家正式批复,鞍山从25个参加评审的城市中脱颖而出。


    多个“率先”,信用建设走在前列

    肩负着创城的历史使命,我市信用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多个“第一”。2012年鞍山市信用数据交换平台试运行,2013、2014年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的信用平台建设相继启动建设,我市成为全省率先实现信用平台市县两级全覆盖的城市。我市先后出台了《鞍山市加快“信用鞍山”建设工作方案》《鞍山市公共信用信息指导目录》等70多个文件,很多政策措施都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依法依规推进信用建设的格局。鞍山信用平台不断提升数据平台标准化,一体化的水平,通过平台整合碎片化数据资源形成“大数据”集约效应。税收、招投标、金融、知识产权、公用事业等诸多领域的数据通过我市信用平台实现统一归集,10.25亿条涉企信用数据为信用产品的加工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我市建立起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编制了联合奖惩工作方案及措施清单,明确了激励措施和惩戒措施的具体适用对象和执行部门,营造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舆论氛围。


    “信易+”应用,促进示范引领

    围绕重点领域和民生,我市在行政审批、医疗、旅游等方面开展信用创新试点,推进“信易+”管理模式。眼下,信用评价已经在我市多个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全市所有企业信用信息全部实现网上可查询;信用“红黑榜”定期在“信用中国(辽宁鞍山)”网站发布;鞍山信用金融平台实现信用贷款21.22亿元,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如今,我市虽然已经拿下了“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块牌匾,但对鞍山来说,信用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市将鼓励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信用创新试点,将信用建设延伸到镇、村、企业等最后一公里。要积极推动“信易+”模式,将信用手段作为提升市域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探索建立个人信用积分,在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公交出行、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旅游、信贷审批等领域,对诚信主体实施“信用惠民”政策,充分体现其信用价值。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鞍山市委报送